诊断

核弹与玫瑰,全职猎人玫瑰核弹

这次就连大部分西方代表也选择站在华国这一边,哲彭人的图谋最终没有得逞,两个从东北赶来的汉奸武人,最终连夜灰溜溜地离开了佛山。

今天有条新闻——

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代理局长特雷莎·罗宾斯,近期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上披露,美国计划于5月底开始批量生产最新型号的B61-13核弹,相比原计划提前近一年。

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介绍,这款核弹的破坏力,是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当量的21倍。

今天还有一条新闻——

中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种的10万株玫瑰开了花。

两则新闻虽无关联,同时摆在眼前,却也让人深思:批量生产新核弹,防沙治沙种玫瑰,世界更需要的,究竟是哪种?

中国这10万株玫瑰,用于给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沙海之中,莽莽黄沙。紫色玫瑰,铿锵绽放。扒开沙粒,玫瑰的根系深入沙层,“抓”住的沙子能堆成小小沙包。

去年11月,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合龙的最后一步,是新疆于田县将最后一枝玫瑰花苗栽入沙土,与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红柳等,连成一片。

那一刻意味着:中国人以近半个世纪的执着,将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围了起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又称“死亡之海”,总面积超33万平方公里,其中流动沙漠面积占比76%,历史上曾出现过一年向前移动100多米的纪录。

与规模如此庞大且不断前移的风沙较量,人类没有绝对的胜算。但中国人就是创造出了人类防沙治沙史上的奇迹——

1978年,党中央作出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40多年里,当地人一把铁锹一把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铺设了50多万亩草方格,植树20亿株——如果按1米的株距排开,这些树可绕地球近50圈。

在穷荒绝漠中,国人不断探索:种树种草,当地干部回忆,几乎每一片新植的林地都要花费3年、栽种3次以上;“中国魔方”草方格,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扎出沙障,与风沙正面交手;还有生物治沙、光伏治沙、机械化和智能化治沙.......一代代人接力,硬是将绿洲与黄沙、生命与死亡分隔开来。

网友们说,今天的沙漠玫瑰,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其实,浪漫之下,更有务实:

当地介绍,于田沙漠玫瑰,是适应沙漠边缘环境的特殊品种。一株玫瑰用2到3年的时间,就能形成宽2米到3米的花垄,让沙子在玫瑰根下安家;沙漠玫瑰多呈丛生状,繁茂枝叶能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对地表的侵蚀;沙漠里种玫瑰,还能催生玫瑰产业,用玫瑰花茶、玫瑰采摘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中国智慧也在影响着全球。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防沙治沙经验获高度评价,被视为“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动力”;外媒注意到,中国人工林面积已达世界第一,贡献了全球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这是中国应对“地球之癌”的担当。

在塔里木沙漠公路的景点上,有这样一句标语:“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在小说中预言,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终变成了一片草原。

沙漠玫瑰迎风怒放。这才是今天最硬核的新闻。

文章评论 (87)

我在你身后

画村如锦

2025-05-22 21:48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赞 (67) 回复
王小蛮

小花生

2025-05-23 06:09

文章分析得很透彻,但我对第三点有不同看法,希望能与作者进一步交流。

赞 (9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