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编译 | 本轮印巴冲突以后,巴基斯坦出现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路振飞闻言便遣人立即征用凤阳府沿河一带民船渔船前去支援协助,力求让援兵尽快渡河南下。

作者 | 乌迈尔·贾马尔(Umair Jamal)

编译 | 王泽媛 刘星君

编者按

印巴边境在经历激烈军事冲突后暂现脆弱停火,国际社会对两国避免核失控稍感宽慰。分析指出,印度主动袭击巴基斯坦的决策或已陷入战略被动:一方面,巴国内政治力量借危机实现罕见团结,民众对军队支持度显著回升,其“以更强火力反制的新常态”策略打破印方试图建立的单向威慑逻辑;另一方面,巴基斯坦通过克制应对与呼吁国际调查,赢得外交主动,美国重申调解克什米尔问题的提议,既契合巴方引入第三方介入的长期诉求,也使拒绝外部干预的印度陷入外交压力。文中特别强调,巴基斯坦的对印军事行动可能进一步密切中巴军事合作,而印度将克什米尔每一次冲突事件与“战争行为”简单挂钩的危险政策,不仅缺乏证据支撑,更可能使两国陷入周期性对抗的恶性循环。当前局势虽有对话窗口,但印巴能否抓住机遇化解结构性矛盾,仍需双方展现克制与政治智慧。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此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网络

在经历数日激烈的空战、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后,印巴得以达成脆弱的停火协议,边境恢复了紧张的平静。世界各国因此松了一口气,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间最危险的对峙暂时告一段落。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印巴两国险些酿成“核战争”。

目前尚无法判断新达成的停火协议能否在未来数日、数周内切实生效,但这一轮冲突显然在许多方面鼓舞了巴基斯坦,而印度的政治领导层可能尚未理解到这一点。

有充分理由认为,印度政府针对巴基斯坦采取的袭击行动已使新德里陷入反噬,尽管相关影响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第一,为期三天的军事交锋似乎明显提振了巴基斯坦公众的信心。此次事件表明,巴基斯坦有能力承受打击,并拥有强大的决心加以报复。

整个事件促使巴基斯坦全国人民、各政党凝聚共识。在经历了过去几年非常艰难的政治困境后,巴基斯坦在面对印度的攻击时表现出非凡的团结。面对外部威胁所激发的团结意识与坚韧动力,或将推动巴基斯坦领导层优化治理决策,并进一步强化国家防御意志。

第二,巴基斯坦军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民众欢迎。在过去几年里,巴国内政治局势使其军方形象呈现明显两极分化。但当前,巴军队的形象困境已出现积极转向,巴社会各阶层民众与政治领导层均深刻认识到,鉴于邻国印度对本国主权构成的现实威胁,巴未来仍需持续强化武装力量建设。

巴基斯坦应对印度针对其城市的系列袭击存在现实挑战。当巴方军事领导层审慎研议应对方案时,印方持续以无人机与导弹对巴方领空实施袭扰,企图迫使巴方出现决策偏差。

此外,国际社会对巴基斯坦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巴避免对印采取报复行动。巴军方顶住了这些压力并做出了回应,向印度政府发出信号:巴方不会容忍印方在未承担沉重代价的情况下,将战争强加于巴基斯坦。

第三,印度试图对巴基斯坦强加“新常态”(new normal)的企图明显受挫。从印度政府的角度来看,克什米尔地区的任何恐怖主义袭击,都将促使印度对巴展开袭击。然而,这种想法很可能让新德里的决策者事与愿违。可以说,巴基斯坦以大规模报复行动——或称为“更强火力反制的新常态”(new normal plus)——回应了印度强加的“新常态”,打击目标包括印度城市、空军基地、指挥中心、后勤设施及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多个军事据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巴基斯坦已与印度形成新的互动模式,明确展现出以坚定决心与军事力量回应印方行动的立场。印度决策者强行构建“新常态”的设想适得其反,因为如果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冲突频发,极可能导致两个核大国陷入周复一周、月复一月的冲突循环。

第四,巴基斯坦在此次军事冲突中取得了重大外交胜利。伊斯兰堡认为,巴方成熟处理事务的方式,包括主张对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进行公正调查、对印度的挑衅保持战略克制,以及仅采取适度的自卫性质反制等措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更关键的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在此次危机中的立场倾向于巴基斯坦,而非印度。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明有意调解印巴争端,推动克什米尔问题彻底解决,这使得该问题在沉寂多年后重回全球视野。这无疑让长期抵制第三方介入的印度陷入被动局面,相比之下,巴基斯坦一直期望第三方参与,故而对特朗普的提议表示欢迎。

此外,特朗普已承诺扩大与印巴两国的贸易往来,这或为巴基斯坦贸易及经济形势带来缓解空间。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宣布,印巴两国政府已“同意在一个中立地点就广泛议题启动谈判”。这基本上意味着,双方可能在未来几周就一系列问题开始对话,包括《印度河水协议》(the Indus Waters Treaty)、恐怖主义与克什米尔议题。

而且,从伊斯兰堡的角度来看,美国再次将巴基斯坦与印度并列考量。虽然印度一直努力摆脱这种“与巴基斯坦相提并论”的地位,但巴显然并不介意与印度平起平坐——该国希望国际社会将其视为地区大国,并赋予相应战略权重。

第五,印度需要明白,其在此次危机中所面对的并非巴基斯坦这一个行为体,而是巴方与中国的协同。巴空军依托中国战斗机及作战平台,对印空军造成包括击落“阵风”战机在内的重大空中损失,这应当成为新德里的深刻警示。

巴基斯坦的空中表现引起的全球关注和探讨,相关态势超出战略家们的预期。这一发展只会在未来几个月乃至数年里使中巴军队协作走向深化,中国将在未来进一步助巴优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

此外,中国实际上并“不介意”印巴之间周期性爆发冲突。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持续关注,使中国能够在不直接介入与印冲突的前提下,旁观研究印军军事能力与决策体系。这一局面于印度而言,实属不利。

最后,印度宣布,克什米尔地区今后发生的每一起恐怖袭击事件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这是一项危险的政策宣示。若印度固守该政策,实质是向国际社会释放可能与巴基斯坦陷入周际或月际战争状态的信号,并表明印军需持续维持战备状态。印度认为其有可能建立一种定期袭击巴基斯坦却免于对等报复的模式,这种想法不仅存在逻辑谬误,更是一种危险的认知偏差。

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尚未逮捕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的参与者,也未向国际社会披露任何有关巴基斯坦涉事的确凿证据。印方不应试图将自身内部的安全问题无脑归咎于巴基斯坦。

当前,似乎印度的政策制定圈内已经对本轮印巴冲突的结束方式感到非常不满。5月11日晚间印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全国讲话,甚至一次都没有提到美国在印巴停火中的作用。

印巴双方已迎来对话机遇。巴基斯坦领导人非常有兴趣与印度协商解决问题,前提是,新德里真正有意愿与巴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作者简介:

乌迈尔·贾马尔(Umair Jamal),《外交学人》(The Diplomat)驻巴基斯坦拉合尔的记者。

本文编译自“外交学人”(The Diplomat)2025年5月13日播客,原标题为Pakistan Comes Out Emboldened After Clashes With India,原文链接:https://thediplomat.com/2025/05/pakistan-comes-out-emboldened-after-clashes-with-india/

文章评论 (98)

柳三爷

连诺

2025-05-22 23:42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赞 (14) 回复
极光之北

河岸风凉

2025-05-22 17:13

文章分析得很透彻,但我对第三点有不同看法,希望能与作者进一步交流。

赞 (9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