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

国产戈谢病新药获批,百万年治疗费用有望下降超50%为3000名患者做一款药。

懵逼的杨霄,接过来女子手中递上来的一顶大绿帽子,半天没缓过来。

文|时代财经 杜苏敏

编辑|温斯婷

近日,北海康成(01228.HK)与药明生物(02269.HK)合作开发生产的注射用维拉苷酶β(商品名:戈芮宁)获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I型和III型戈谢病患者。这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本土自主开发的戈谢病酶替代疗法药物。

戈谢病是一种因溶酶体中葡萄糖脑苷脂酶功能缺陷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肝脾肿大、贫血、骨痛和神经系统病变,严重时甚至可能因并发症危及生命。

据介绍,戈芮宁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特异性地补充戈谢病患者体内溶酶体中缺乏的葡萄糖脑苷脂酶。另据临床数据显示,戈芮宁能显著改善戈谢病核心指标,受试者在治疗9个月后,脾脏体积降低35.32%,血红蛋白增加2.17 g/dL。

目前,戈谢病已被纳入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约有3000名戈谢病患者。

5月22日,北海康成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群在媒体沟通会上接受时代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已获批的戈谢病药物价格昂贵,每个患者的年治疗费用在150万元到250万元之间,很多中国的戈谢病患者即使在进口产品注册批准上市十多年后,仍无法获得治疗。“如果中国药企不能在罕见病领域有所作为,在国际市场定价没有话语权,那中国的患者只能够寄希望于跨国药企的药物能在国内降价。而以过去将近二十年的经历和观察,这样的期盼是比较被动的,几乎不能实现。”他表示。

薛群透露,“相对于跨国药企的定价,北海康成在戈芮宁正式获批之前,就策划了未来的上市方案。虽然现在还不能透露具体的定价,但我们有信心,让国内戈谢病患者的年治疗费用大幅下降至少50%以上,这是我们的承诺。”

如何惠及更多患者?

根据神经系统是否受累及进展速度,戈谢病可分为非神经病变型(Ⅰ型)、急性神经病变型(Ⅱ型)、慢性或亚急性神经病变型(Ⅲ型)3种亚型以及少见亚型(围生期致死型、心血管型等)。其中,大多数戈谢病患者为I型和III型。儿童患者大多症状较重,早期诊断和积极酶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获批的戈谢病药物共计8款。其中4款药物已在国内获批,除戈芮宁外,另外3款药物分别是维拉苷酶α(商品名:维葡瑞)、麦格司他(商品名:泽维可)、伊米苷酶(商品名:思而赞),这三款药物只能单一治疗Ⅰ型或Ⅲ型戈谢病患者。

薛群向时代财经指出,在国内已获批的戈谢病药物中,戈芮宁的适应症覆盖范围最为全面,可同时用于Ⅰ型和Ⅲ型戈谢病患者,并特别覆盖青少年及成人患者中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细分人群。“北海康成正积极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更新我国的戈谢病诊疗指南。我们希望戈芮宁纳入指南之后,能够成为其进入一线治疗方案并被广泛使用的权威依据。”他表示。

然而,由于戈谢病的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累且症状不典型,戈谢病患者还存在较为普遍的漏诊、误诊情况。此外,由于患者基数小、市场教育体系特殊等因素影响,罕见病药物的商业化成本并不低。

对于戈芮宁未来的销售策略及如何提高患者覆盖效率,薛群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全国理论上来说约有3000名戈谢病患者,北海康成已掌握的累计被诊断出来的患者为数百名,当下,我们最首要的目的是让这些已经被诊断出来的患者尽早获得治疗,打破无药可用的局面。”

据薛群透露,为了戈芮宁的上市,北海康成已经制定了相关方案。其中,在诊断环节,公司以往上市的药物已经为戈谢病的诊断奠定了坚实基础,包括新生儿筛查、酶活性的测试和基因检测等。

“目前最重要的是解决支付问题,如果能够让戈芮宁被支付方有效支付,这实际上是最大的一个利好。”薛群告诉时代财经,北海康成当前的工作重点在于全面推动戈芮宁纳入医疗保障范畴,希望它可以获得省级或国家层面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支持。“这样可以突破个体化受益局限,使数百乃至更多戈谢病患者更早获得规范化治疗。从社会价值来说,基于戈谢病作为累及多器官系统的特征,我们应该尽早地让青少年患者获得治疗,切实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他表示。

另外,北海康成的长远目标是将戈芮宁推向国际市场。据薛群介绍,全球已上市的戈谢病药物年销售总额已突破10亿美元大关。另据北海康成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能够保证可持续治疗的戈谢病患者人数为5000~8000人。2024年,在其与国际戈谢病联盟的主席交流中,后者表示,当前包括中国、欧洲、南美、中东,以及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内的大多数戈谢病患者尚未接受治疗。

探索分段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戈芮宁也是国内首个通过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检查的创新生物药。2024年10月,国家药监局正式对外发布了《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工作方案》。在此之前,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生物制品必须“全过程一体化生产”,即将原液生产和制剂生产视为一个整体,避免产品交叉污染和管理混乱。

作为戈芮宁项目的CRDMO服务提供方,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在会上透露,在戈芮宁的研发生产过程中,药明生物上海基地负责戈芮宁的研发和原液生产,无锡基地负责制剂和包装。分段生产试点政策的推行,为戈芮宁项目上市节省了至少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对于分段式生产的优势,陈智胜告诉时代财经,分段式生产的重要意义是厂房利用率大幅提升。按照国内过去的法规要求,单个药品的生产需要在一个厂房内建设完整的生产线,厂房利用率存在明显局限。以戈芮宁为例,若按旧规在上海新建制剂厂或转移到无锡生产原液,可能会耽误一两年时间,最终影响产品上市的进程。

“药明生物在严格保障产品之间不互相交叉污染的前提下,在同一个厂里生产多个产品,能够大幅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体现出了药明生物CRDMO的M(生产)端优势。”他表示。

据药明生物方面介绍,截至目前,药明生物已经赋能了三款罕见病药物上市,其中包括两款酶替代疗法,包括戈芮宁和用于治疗庞贝病的Pombiliti™,后者由美国专注罕见病药物研发的Amicus Therapeutics(下称“Amicus”)开发。

陈智胜直言,“罕见病问题就像冰山一样,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水面上的那一小部分。全球医疗体系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几千种罕见病加起来患者数量庞大,但每种病可能只有几千人。以中国为例,虽然罕见病患者总数超2000万,但这些人群分散在数百种不同疾病里,使得单病种药物研发面临严峻的经济可行性挑战。

“不过最近我们看到了突破希望,以戈谢病为例,国内3000名患者的规模已经证明可以实现针对性药物研发。更重要的是,这类疾病在全球市场患者基数更大,如果中国企业能抓住这样的机会,既可以解决国内患者需求,又能通过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市场份额。这确实是我们需要一起去努力的方向。”他表示。

陈智胜告诉时代财经,自己最初是通过Amicus的合作接触到罕见病的,因亲眼见过罕见病给整个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让他对这个领域特别有执念。“这类项目不一定要有丰厚的利润,但是我们的社会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切实帮助到患者及其家庭。”他强调。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罕见病药物研发的商业价值跟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时,薛群坦言,从企业的角度,第一是要盈利和生存,要给投资人带来回报;第二是要尽到社会责任。25年前在健赞工作时,自己亲眼看到了一家企业是如何兼顾二者,既能够赢得财务上的成功,同时能够为整个罕见病生态以及罕见病患者的权益带来重要的贡献。

他告诉时代财经,北海康成在十几年前成立的时候,也被赋予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责任。“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是践行社会责任的根本前提。如果都自己不能够可持续运营,后面都是无从谈起。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要既做产品,又做平台,还要做生态,如果没有生态,我们即使把产品平台做出来,最终也是不可能形成闭环的。”

他进一步解释称,戈芮宁项目等于是既做产品,又要做平台,还要做生态,将这三点全部连成一条线。北海康成就是通过戈芮宁的成功研发、生产、获批,到下一步被市场采纳、接受,来为患者构建全生命周期甚至是代际的治疗。“这样的模式自然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也非常期待通过戈芮宁的成功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使北海康成能够将项目收益持续投入到更多适应症和产品的开发当中。”薛群称。

 

文章评论 (51)

哔哔哩哩

那时芳华

2025-05-23 07:07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赞 (16) 回复
天羽屠龙舞

张艾嘉

2025-05-23 13:44

文章分析得很透彻,但我对第三点有不同看法,希望能与作者进一步交流。

赞 (6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