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

酱香西进启示录:红花郎在西北用情绪价值“酿”出新增量,红花郎酱香型白酒价格

与此同时,苏州金鸡湖畔凯宾斯基大酒店一个能容纳20人的包房里。

拥有全国土地面积三分之一的大西北,在这个夏天,即将迎来一场“红火龙卷风”。

5月31日,红花郎2025演唱会将落地宁夏银川。

一边是百辆红火巴士换上“演唱会新装”,穿梭在银川的大街小巷;另一边是潘玮柏、萧敬腾、黄绮珊三位顶流歌手联袂献唱。毫无疑问,这场融合音乐狂欢与酱酒文化的盛宴,不仅是郎酒“西北战略”的又一里程碑,更暗含了中国白酒行业在存量竞争时代破局的深层逻辑。

从赤水河左岸到贺兰山东麓,红花郎以一场跨越1200公里的对话,试图在浓香、清香主导的西北市场撕开一道酱香口味的裂缝,用“红红火火”的视觉符号与“情绪价值”重塑消费心智。

西北之战,红花郎来了。



01

西北市场的机会有多大?

当白酒行业从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西北市场变成了“香饽饽”。

数据显示,西北五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白酒市场规模约500亿元,但地产酒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外来品牌渗透率不足40%。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两年,不少外来品牌逐渐在西北开启了一轮“攻掠”。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酱酒近两年在西北市场持续、快速升温,且酱酒开发品尚能热销;另一方面是曾经在西北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地产酒品牌,目前整体占有率已不足40%,“易守难攻”的西北正成为全国名酒角逐的新战场。

聚焦酱酒品类,随着酱酒热潮从东部向西部蔓延,西北市场正成为新一轮品类升级的战场。

数据显示,宁夏酱酒消费增速超30%。在这其中,红花郎凭借“红”文化标签与高性价比定位,瞄准宴会、节庆场景,试图复制其在川渝市场的成功路径。

正是“酱酒西北战”正酣之时,一场演唱会提前预定了属于红花郎的热度。



02

赤水河对话贺兰山:红花郎的“破壁”三重奏

从赤水河左岸到贺兰山东麓,距离约为1200公里。在这1200公里之间,生出两种知名的美酒——酱酒的浓郁与葡萄酒的芬芳,在这一刻,互相抱拥。

从黄金河谷到塞上江南,红花郎如何实现“破壁”?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红花郎的酿造基因根植于赤水河左岸——这里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了绝佳发酵环境。郎酒庄园的六大生态酿酒区与“生长养藏”酿贮体系,赋予红花郎“酱曲粮陈、厚细甜长”的独有酱香风格。而贺兰山东麓作为中国葡萄酒核心产区,其干燥气候与多元文化,恰与酱酒的厚重口感形成互补。郎酒通过“端午制曲”盛典与演唱会南北呼应,将地理差异转化为品质叙事的张力。



其次,从营销上看,撬动西北市场,红花郎选择以演唱会撬动C端共鸣。先有百辆“红火”主题巴士穿梭银川地标,线上“萧敬腾求雨”话题引爆社交传播,线下品鉴会与宴席联动,形成“空中有声、地面有触、消费有景”的三维矩阵;再有潘玮柏的嘻哈、黄绮珊的高音、萧敬腾的摇滚,覆盖70后至00后全年龄段,与红花郎“经典与时尚并存”的调性深度契合。

最后,在模式创新上,红花郎采用了从B端到C端直连的打法。“买酒赠票”策略打破传统渠道依赖,消费者通过扫码、宴会消费获取门票,红花郎得以直接触达终端用户。



事实上,这种“品效销合一”模型此前已在西安、乌鲁木齐得到验证。此外,郎酒与本地餐饮巨头(如宁夏德隆楼)合作,将品鉴场景植入婚寿等宴席,让“喝红花郎”与“办喜事”形成条件反射。

在地理、营销、模式的“破壁”三重奏之下,这场银川十年以来的首场演唱会的意义,便不仅仅只是在5月31日晚唱响的两个小时。而是意味着红花郎从今年2月开启的万桌宴席、5月开启的百辆巴士穿城等一系列演唱会预热活动,正在为整个白酒行业再打造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市场开拓样板案例。

红花郎的西北征程,本质上是一场“认知革命”。

当消费者在宴席间自然提及“上次演唱会的红花郎”,当抖音素人视频里的“中国红”成为城市符号,这场始于流量、终于人心的战役,或许正在改写西北白酒市场的游戏规则。

红花郎的“红火”,并不单单在于“攻势”,而是“与城共舞”。

文章评论 (54)

幻世空

清怀云鉴

2025-05-22 17:47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赞 (42) 回复
三天两觉

乐鼎

2025-05-23 00:29

文章分析得很透彻,但我对第三点有不同看法,希望能与作者进一步交流。

赞 (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