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文|《中国科学报》记者 孙滔 李思辉 孟凌霄 赵广立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称,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生的资格。不仅如此,哈佛现有的外国学生必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
这份声明发布的时间,正是哈佛数千名国际生即将毕业之际。在该校,目前在册的近6800名国际生占其学生总数的27%以上。
这将是美国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哈佛回应称,美国国土安全部的声明“违法”,“这一报复性行动将对哈佛社区和我们的国家造成严重伤害,并违背哈佛的学术与研究使命”。
不过,该政府禁令已受到法律干预。根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法官杰弗里·怀特当天发布禁令,阻止特朗普政府在案件审理期间终止各大学(包括哈佛大学在内)国际学生合法身份的措施生效。
一位哈佛学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这件事不会就此了结,它是政治干预学术的坏的案例。相信学校的上诉会有一个结果,“并且哈佛师生目前正在准备月底的毕业典礼,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的讲话值得期待!“
图源:哈佛大学
1
冲突何在
特朗普政府这项针对哈佛的政策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有迹可循。
据哈佛大学校刊《深红报》(The Harrard Crimson),双方的冲突在于,特朗普政府指责哈佛“纵容反犹主义”“不配合调查”。
4月16日,国土安全部致函要求哈佛提供包括参与抗议活动在内的国际生校园活动信息。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Kristi Noem)威胁称,若哈佛不配合,将撤销其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
据美国相关规定,一旦一所大学的SEVP认证被撤销,已注册的国际生必须在转学至其他机构、变更移民身份或离境之间作出选择。
SEVP项目由美国国土安全部专门管理,其数据库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SEVIS)只有获得政府认证的院校才能使用。一旦哈佛失去了这个认证,该校国际生的信息将无法被录入该数据库。
美国国土安全部认为哈佛4月30日提交的记录“不充分”,未能满足“基本的报告要求”,而“招收国际生是一项特权,而非权利”,因此这项特权被撤销。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致哈佛的信函,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哈佛首次回应后重申了其记录调取要求,给了其第二次提交补充文件的机会,但哈佛对该请求“置之不理”。
目前,美国国土安全部要求哈佛72小时内向国土安全部提交过去五年内所有国际生的纸质记录、音频和视频等大量文件,以"获得机会"在即将到来的学年恢复其SEVP认证。
对于事件的后续发展,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计算神经学专业在读博士生李平文(化名)认为,哈佛已经公开回应称此举“非法”,并表示将通过法律渠道应对,非常符合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在面对联邦施压时的常规应对策略。类似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试图禁止留学生全网课政策,哈佛与MIT联合提起诉讼并成功逆转的先例,很可能再次上演。
2
影响深远
今年以来,哈佛连续遭到美国政府打压,包括其22亿美元联邦资金被冻结、考虑冻结10亿美元拨款、威胁剥夺该校“免税地位”等,而哈佛已对联邦政府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试图以冻结联邦资金为手段控制哈佛的学术决策。
作为曾经的哈佛英语系高级研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郭英剑对该事件极为关注。
看到美国政府取消哈佛招收国际生资格的消息,他的第一反应是,特朗普政府“来真的了”。他告诉《中国科学报》,“但也在我意料之中。根据我对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来的工作风格的认识,当时我就推断,这一天终究会来”。
他没有料到的是,就连哈佛在校国际生都面临失去资格,“这一招实在是狠招!”他认为,特朗普政府“紧盯”哈佛的做法,其本质是一场政治化的博弈,涉及教育、意识形态、族群政治与国家治理的多重层面。简单来说,这是“民粹政治”与“精英教育”之间的激烈碰撞,是对美国高等教育自由精神的一次直接挑战。
在郭英剑看来,美国政府的决定不仅对哈佛自身造成重大影响,还对教育公平和全球人才自由流动产生深远影响。
郭英剑说,一旦失去招收国际生的资格,哈佛的学术多样性和全球声誉将遭到严重打击。同时,国际生的学费和生活支出对哈佛的财政也有重要贡献,这就可能迫使哈佛调整其招生策略,并可能影响其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领导地位。
他认为,该政策可能加剧教育不平等。“限制国际生入学不仅剥夺了他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也减少了美国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同学互动的机会,可能导致校园环境的单一化。在更大层面,这一政策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教育市场的吸引力,促使国际生转向其他国家,如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
3
中国留美生何去何从
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的打压有寒蝉效应。
据欧美同学会与全球化智库(CCG)即将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4—2025)》,2023—2024学年,美国高校国际生的前三大来源地均在亚洲,依次为印度、中国大陆和韩国,这三个生源地贡献了超过半数的国际生。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国际生人数接近28万人,占24.6%。
在美国高校的国际生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得克萨斯州、马萨诸塞州和伊利诺伊州,这些州接收的国际生占全美国际生总数的45.3%。而哈佛就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高校的中国国际生近几年持续减少。2023—2024 学年,就读于本科学段的中国学生有8.8万人,相较上一个学年减少12.8%;就读于研究生学段的中国学生人数为12.3万人,比上一学年减少2.6%。
在哈佛的中国留学生何去何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研究总监郑金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事仍待观察,不必太恐慌,应该会走司法程序;能申请上哈佛的中国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转学到其他名校的难度也不大。
她分析说,近些年,鉴于赴美留学存在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中国留学生已经越来越多选择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洲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
作为哈佛的在读中国博士生,李平文目前尚保持乐观心态。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虽然身边的师兄师姐都在开玩笑说“转学”或者“明天回国”,但目前可能还没有那么严重。“即使政府真的试图撤销SEVP认证,学校通常有申诉和整改期。从上诉和行政复议程序到法院最终裁定至少要好几个月,在诉讼未结束前,所有现有国际学生的合法身份将受到保护,不需要转学或离境。”
该事件对中国高校有何影响呢?郭英剑认为,对中国高校而言,这是危机也是契机,“我们需要以此为镜,思考如何构建更有韧性、开放性与独立性的大学体系,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中把握主动权”。
5月2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特朗普政府已撤销哈佛招收国际生的资格,并强制在校留学生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鉴于中国学生占哈佛国际生群体的20%,中国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中方一贯反对将教育合作政治化,美方有关做法只会损害美国的形象和国际信誉。中方将坚定维护海外中国学生和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文章评论 (54)
和气春秋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雪尽冬流
文章分析得很透彻,但我对第三点有不同看法,希望能与作者进一步交流。